編/小秘老師
教學現場,除了面對學生,我們也要與各式各樣的同事合作。
有時候,一句話、一個眼神,甚至一件小事,就可能讓我們心情低落、情緒翻湧。
老師們常常在問——
「我該怎麼面對那個總讓我頭痛的同事?」
「那個學生老是唱反調,我真的快受不了了…」
這些困擾,我們都懂。因為,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,而是幾乎每位教育工作者在成長路上的必經路程。
🌿 一、從「轉念」開始,不為他人的情緒負重
很多老師分享:「與其努力改變對方,不如先學著放下。」
當我們不再執著於「為什麼他要這樣對我?」、「我是不是哪裡做錯了?」時,
我們可以試著這樣想:
-
「他可能也在他的難處中掙扎。」
-
「他這樣的反應,也許不是針對我,而是源自他自己的壓力。」
-
「我願意選擇不把對方的情緒背在自己身上。」
這不是逃避,而是一種溫柔而堅定的自我照顧。
✨ 二、除了轉念,我們還能有更多選擇
除了「心態」上的調整,我們也可以採取更積極具體的行動,讓自己從被動的困境中,走向主動的力量。
1. 設立界線,保護自己的情緒空間
-
用清楚且尊重的語氣表達你的底線與需求
-
適時轉向書面溝通,減少情緒摩擦
-
學會說「不」,保護自己不是自私,而是必要的成熟
2. 主動觀察,理解行為背後的需求
-
嘗試理解對方是否處於焦慮、壓力或無力感之中
-
使用中性語言詢問:「最近你看起來有些煩,想聊聊嗎?」
-
對學生更可從行為背後的情緒與需求出發,陪他找到出口
3. 找到「合作的小區域」,創造正向循環
-
主動提供小幫助,建立善意循環
-
鼓勵學生在某件小事中表現,給予肯定與信任
-
在「共同點」中發展關係,避免陷入對立狀態
4. 穩定自己,成為關係中的安定力量
-
每天簡單反思:「今天我在哪裡情緒被影響了?我學到什麼?」
-
建立屬於自己的舒壓方法:運動、寫日記、逛街等
-
遇到情緒困難時,勇敢尋求幫助,是負責任的表現
5. 連結支持系統,不要獨自承受
-
組成支持小圈圈,一起面對教學現場的挑戰
-
加入教育社群,參與共備、共學
-
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去,你的故事,也可能是他人的答案
💛 最後想說:
親愛的老師,我們改變不了所有人,但我們可以選擇怎麼回應。
轉念是起點,行動是力量。
你可以同理,但不委屈;你可以溫柔,但不脆弱。
願我們都能在困難的關係中,找到一種不傷自己的堅定,繼續前行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