✎老師,面對「難搞」的人,我們可以不一樣!

 


編/小秘老師


教學現場,除了面對學生,我們也要與各式各樣的同事合作。
有時候,一句話、一個眼神,甚至一件小事,就可能讓我們心情低落、情緒翻湧。

老師們常常在問——
「我該怎麼面對那個總讓我頭痛的同事?」
「那個學生老是唱反調,我真的快受不了了…」

這些困擾,我們都懂。因為,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,而是幾乎每位教育工作者在成長路上的必經路程。


🌿 一、從「轉念」開始,不為他人的情緒負重

很多老師分享:「與其努力改變對方,不如先學著放下。」
當我們不再執著於「為什麼他要這樣對我?」、「我是不是哪裡做錯了?」時,

我們可以試著這樣想:

  • 「他可能也在他的難處中掙扎。」

  • 「他這樣的反應,也許不是針對我,而是源自他自己的壓力。」

  • 「我願意選擇不把對方的情緒背在自己身上。」

這不是逃避,而是一種溫柔而堅定的自我照顧。


✨ 二、除了轉念,我們還能有更多選擇

除了「心態」上的調整,我們也可以採取更積極具體的行動,讓自己從被動的困境中,走向主動的力量。

1. 設立界線,保護自己的情緒空間

  • 用清楚且尊重的語氣表達你的底線與需求

  • 適時轉向書面溝通,減少情緒摩擦

  • 學會說「不」,保護自己不是自私,而是必要的成熟

2. 主動觀察,理解行為背後的需求

  • 嘗試理解對方是否處於焦慮、壓力或無力感之中

  • 使用中性語言詢問:「最近你看起來有些煩,想聊聊嗎?」

  • 對學生更可從行為背後的情緒與需求出發,陪他找到出口

3. 找到「合作的小區域」,創造正向循環

  • 主動提供小幫助,建立善意循環

  • 鼓勵學生在某件小事中表現,給予肯定與信任

  • 在「共同點」中發展關係,避免陷入對立狀態

4. 穩定自己,成為關係中的安定力量

  • 每天簡單反思:「今天我在哪裡情緒被影響了?我學到什麼?」

  • 建立屬於自己的舒壓方法:運動、寫日記、逛街等

  • 遇到情緒困難時,勇敢尋求幫助,是負責任的表現

5. 連結支持系統,不要獨自承受

  • 組成支持小圈圈,一起面對教學現場的挑戰

  • 加入教育社群,參與共備、共學

  • 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去,你的故事,也可能是他人的答案


💛 最後想說:

親愛的老師,我們改變不了所有人,但我們可以選擇怎麼回應。

轉念是起點,行動是力量。
你可以同理,但不委屈;你可以溫柔,但不脆弱。
願我們都能在困難的關係中,找到一種不傷自己的堅定,繼續前行。



為老師準備的紓壓小工具👇



留言